養胎不養肉,可行嗎? 幸福婦產科 網頁設計

婦產科

養胎不養肉,可行嗎?

Oct. 10 2018
養胎不養肉,可行嗎?

 最近一位產科界大老和一位懷孕女星槓上,在網路上論戰到底懷孕時可否經由嚴格的飲食控制,來達到只長寶寶,不胖媽咪的目標。在身為一個曾生過兩胎的女性婦產科醫師眼中看來,兩方都各有論點。在婦產科醫師眼中,在懷孕期如果媽咪不能提供足夠的營養給自己和小孩,可能兩方都有營養不良,造成日後後遺症的風險。在女星這一方,身體力行,用自己特殊的飲食,生完兩胎都能同時兼顧自己身材和寶寶健康 。但在我看來,雙方的論點也有一些值得再深入探討的地方,我提出自己的疑點與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般產科教科書建議,女性整個孕期應增加12-14公斤,第一孕期(前三個月)1-2公斤,第二與第三孕期每週半公斤(one pound a week)。但這些建議和數據大多來自國外的教科書, 所以飲食,人種都不同,是否可以一概而論,仍有待亞洲人種與筷子民族的不同飲食習慣加以修正(就像提倡”地中海”飲食,多吃紅酒,優格,堅果? 這都是一般台灣民眾不會吃的東西,怎麼落實到日常生活中?)通常增加的12公斤中,寶寶3公斤,子宮胎盤羊水 2公斤,孕婦血液增加 2公斤(應付生產時可能的出血),其他5公斤都在媽媽身上,這五公斤中有的是乳房與乳腺的增長為了餵母乳使用,其他都長在蝴蝶袖,小肚楠,和肥大腿上。這些脂肪細胞是為了生產完後,萬一碰到飢荒,母親可以用自己身上的營養轉化成母乳餵養寶寶,讓嬰兒不至於捱餓,可以存活。你知道嗎?北極熊媽媽在生小北極熊前,體重會增加到原來的兩倍(250→500Kg),挖個洞把寶寶生下來,再用自己的脂肪化成母乳餵養小北極熊,等六個月後開春時從洞裡走出來,北極熊媽媽的體重可能只剩下原來的一半。這是遠古的生物印記,這也是為什麼老一輩的觀念要把小孩子養得白白胖胖,這樣以後才有對抗飢餓與疾病的力量。但是現在大多數的人都有營養過剩的危機,現在很多媽媽因為自己的選擇或現實環境不允可,會選擇不餵母乳,或只少量短期餵母乳,所以這些懷孕期多存的脂肪,很可能生完產後加上過度的食補與缺乏運動,又加上後面的堆積,造成女性產後肥胖的元凶。肥胖是日後許多代謝性疾病的可能因子,所以是否所有的孕婦(指一般BMI正常者),都要按照建議胖到規定的12-14公斤? 生完之後,又來為多出來的體重斷食減肥?可否在懷孕期間,就好好控制脂肪的屯積以避免日後的肥胖?

     但是在懷孕期嚴格控制體重,如果營養不均衡,也有造成寶寶或媽媽營養不良的風險。而且這種風險,媽媽會大於寶寶,因為大自然為了讓物種延續,繁殖下一代,通常胎兒營養不良,媽媽身體會主動抽取自身的營養先供胎兒使用。例如鈣質攝取不夠的媽媽,會主動將自己骨頭中的鈣質抽出供胎兒骨骼發育使用,所以媽媽生完產後,就會面臨骨質疏鬆的危險。有些媽媽覺得,那我多吞幾顆鈣片就好了,但所有的營養都必須靠其他的營養吸收,相輔相成,才能為胎兒與母體使用,否則這些營養吃進去,拉出來,不但沒有幫忙,反而增加身體負擔。所以孕期營養攝取均衡,而且這些營養最好來自於天然食物而非人工合成的營養補充品,這樣才不會養胎不養肉,但卻是賠上媽媽的健康。

   網路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