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輔助生產 幸福婦產科 網頁設計

婦產科

器械輔助生產

Sep. 13 2020
器械輔助生產

大家到婦產科探望生產後的朋友,大部份的人都只看到孕婦疲憊卻滿足的笑容,嬰兒紅通通的臉頰,裝飾得漂漂亮亮的嬰兒床,空氣中洋溢著祝福與歡笑,但是很少人能夠想像整個生產過程中是多麼的千驚萬險。古人說「生贏雞酒香,生輸四塊板」,由此可見古時生產就是一場一翻兩瞪眼的豪邁賭博,賭贏了母子平安大家恭喜,賭輸了就只有落的一屍兩命辦喪事的下場。還好現在醫療科技進步,發展出各種不同的器械,麻醉與手術,來幫助那些生產不順的母親,也能夠享受到生兒育女的樂趣,並且看著自己的孩子健康的長大,這都要歸功於幾百年來所有醫師的努力與研究。
妳想知道若是在生產中過程不是十分順利,醫師有什麼樣的武器可以捍衛妳跟寶寶的健康嗎?以下就對於器械輔助生產、產科手術及麻醉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器械輔助生產: 產鉗與真空吸引

產鉗(Forceps)

  • 產鉗的使用可以追溯到西元16~17世紀,那時的手術與麻醉都不發達,女性生產只有以自然的方式,碰運氣進行,所以那時女性因生產不順而死亡的病例比比皆是。一般自然生產胎兒的頭部先行娩出,若胎頭過大或位置不對,就會卡在產道中,上下不得。而圓圓的頭顱又沒有施力點,抓又抓不出來,於是就有醫師研發了產鉗來協助生產。產鉗是由兩個扁平有曲度的鐵片所構成,可分別伸入產道中,在合起來的時候前端剛好可將胎兒的頭部夾住,而產科醫師則握住後面手把的部分,施行旋轉及拉扯的力量,協助胎兒的頭部娩出。

  • 產鉗經過不斷的改良,有各種不同的形式來因應不同的難產狀況使用,大致可分成低位產鉗、中位產鉗、高位產鉗及協助臀位生產的Piper產鉗等。

  • 產鉗使用的適應症包括: 母親有心肺疾病或神經方面的疾病,而無法耐受第二產程的疼痛,另外,用力過久疲憊無力,或是第二產程過長等,都是使用產鉗的適應症;另外,胎兒若是出現心跳不穩、胎兒窘迫或是胎盤有早期剝離、臍帶脫垂等會危及胎兒生命的狀況,急需將胎兒儘速娩出也是使用產鉗的時機。

  • 使用產鉗可能產生的合併症與後遺症包括產道裂傷、因壓迫所造成的膀胱解尿或排便困難或失禁、發燒感染及產鉗施力部位造成胎兒外觀受損、頭皮水腫及出血等等。雖然使用產鉗可能會引起上述的合併症,但由於難產可能會造成母親或胎兒更大且不可回復的傷害,而產鉗所造成的合併症大多可在產後短期內復原,所以若情況需要,醫師還是會選擇產鉗來協助生產

  • 由於現代手術與麻醉技術的進步發達,所以若是有難產的情況,大部分的醫師或病人都會選擇以剖腹生產來協助胎兒娩出,以減少母體及胎兒的傷害,因此目前產鉗的使用越來越少。而年輕一輩婦產科醫師對於產鉗使用的熟練度也越來越低,越不用也就越少用,所以現在經由產鉗來協助出生的嬰兒已經越來越少了。但對於許多對使用熟練的老一輩醫師來說,產鉗可減少母親生產的痛苦,縮短胎兒缺氧的時間,實在是協助生產的利器啊!

真空吸引(Vacuum)

  • 真空吸引是由Simpson在西元1840年代構思創造出來的器械,他是利用一個杯狀的吸頭,後接長型的管子,並以高壓抽真空造成負壓吸力,而將這個杯狀物牢牢的吸附在寶寶頭上,產科醫師則以牽扯吸杯的力量,幫助胎頭能夠順利娩出。

  • 使用真空吸引的時機與適應症與產鉗大致相同。

  • 由真空吸引協助娩出的胎兒,頭頂會留下一個杯狀的頭皮水腫塊,一般在出生後一週之內都會慢慢自行消失,不會留下痕跡,不用擔心。

  • 使用真空吸引可能的後遺症與合併症包括頭皮水腫、血腫、頭皮裂傷、胎兒黃疸、嚴重者則包括顱內出血以及傷及神經等。不過一般說來,在合格熟練的醫師操作下,真空吸引生產是很安全的,而且可以減少母親生產的勞累及胎兒因難產所引起的缺氧及窘迫等現象。根據美國婦產科醫學會統計,大約每45,000次真空吸引的協助生產下,才會有一例較為嚴重的合併症產生,所以若是生產第二產程過長或者真的有需要用到真空吸引方式協助生產的狀況下,產婦大可放心的讓產科醫師以真空吸引的方式,協助自然生產進行。

   網路掛號